其實內容還滿棒的、而且有所收獲,我也肯定其核心價值
的確在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不同的意識形態
也許你也可以說,平常聊天的任何一句話
都散播著不同的意識形態
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
我們應該互相尊重,並且去理解
下面也不是要表示反對或譴責
只是覺得這樣的狀況會容易與某些事情做同樣感覺的連結
有點複雜,也許我的例子也不夠貼切或完備
想像 ──
一場演唱會,忽然政客出現了。
跟好久不見的朋友聊著天,忽然她說:「你聽過安麗嗎?」。
為什麼不先說,不直接說呢?
用著日常的習以為常或理所當然的美好,包裝著某種目的
隱性的、潛移默化的。
想像媒體壟斷,它們一點一滴、一天一年地對你灌輸著____。
------------
可能我很可笑的在討論著關於什麼是單純吧
也或著是對「單純」定義的不同,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解。
只是好奇
這世界還存在著那無條件、不藉憑依、發自內心的付出嗎?
我相信是有的。
我以為這才是所謂的單純。
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
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
[日子] 有感。關於自我追求、關於比賽
創作能受肯定是一件很開心的事
-------
讓我想到以前跟一些人聊天的時候
他們覺得有表演機會了,其實不需要在乎那些比賽
其實當下我不太能同意
但也沒什麼好需要去反駁
只覺得這就跟個人的自我目標有關吧
當然也有不需要比賽的人
那問我自己比賽又是為了什麼呢? 很多原因啊
。向爸媽證明他們的孩子不是庸才、不是沒努力、不是浪費時間。
。希望自己能得到評審或陌生人 ─ 在盡量相對客觀的因素下得到肯定
而不只朋友、認識的人們。
。在我的認知經驗下,覺得某些場合、程度的表演其實是"空"的
它不需要門檻、不需要條件,開心就好。
但絕對不是說不屑這種表演,只是覺得不應該沉溺這樣的迴圈
如果是對自己有期許、有要求的話。
。認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。
這個倒是滿有趣的,其實在同一年的比賽裡,甚至是整個大學四年
你都會在比賽裡接觸到很多熟面孔,久而久之都會認識
互相學習、切磋,看看人家是怎麼表現的。
還記得比師大師韻獎的時候,評審簡彙傑提到錄音的重要性,錄音是客觀的媒材
而如果可以,找那些常常一起參加比賽的參賽者給你建議、幫你聽
他們會給你最真實的評斷。
他們有的我可能沒有,我們有的他可能沒有。我們的耳朵都不一樣。
-----------
我也從大二一路比比到大四之前都沒得過啊
甚至大三那年比了超多,結果連一個決賽都沒進
每次比賽一去就是會花個大半天或整天,的確很消磨心志
也很容易懷疑自己是不是沒那個才。
那我這樣是為了什麼啊,其實也只不過為了前面那些原因。
不管有沒有表演有沒有得獎都要知足,但不要滿足
它沒有所謂盡頭。
有一段話,在youtube找得到
是李宗盛要給廣仲的話的影片裡面提到
「現在有太多那種沒有兩把刷子,只會花拳繡腿的人。」
謹記,共勉之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